首页>厚道儒商>正文

刘永康:从“心”出发 构建交通生态圈

来源:中国山东网发布时间:2018-07-19

  

  交运集团(青岛)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康

   中国山东网讯 随着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网络的构建,人们的出行方式逐渐被颠覆,传统长途客运、城市公交产业受到极大冲击。面对班线客运日益萎缩的严峻形势,交运集团(青岛)逆势上扬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由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向以公交化为核心的公益性产业转变的战略性变革之路,彰显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交运集团成绩的背后,站着这样一位“当家人”:他秉承匠心,砥砺前行,扛起行业品牌发展的大旗;他突破藩篱,先试先行,让行业绽放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潮,凝聚起交运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他就是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康。

  品质=人品 141亿的品牌价值起于一包纸巾 

  今年2月,刘永康被评为“中国杰出质量人”,2017年度全国获此殊荣的只有8人,他是道路交通行业唯一代表。“中国杰出质量人”是中国企业家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

  初见刘永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他心细如发,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这大概是服务行业的“职业病”。

  “交运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能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百姓乘坐体验直接反映出我们的服务质量。投身交运40年,我始终以乘客的身份为乘客提供服务。”刘永康说。

  1978年,18岁的刘永康进入交运集团。他经历过很多岗位,维修员、材料员、财务人员……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慢慢走上领导岗位。不管在哪个岗位,刘永康都力求完美。他坚信“做人要有好的人品,做企业同样要有好的品牌”。

  说到品牌,刘永康讲了一个小故事。2000年,刘永康时任交运集团一运公司总经理,当时他提出在公交车下车门的旁边安装一个纸巾盒,每天放四包纸巾供乘客使用。“一包纸巾进价9毛4,4包纸巾将近4块钱。”有的人不理解,毕竟22辆公交车每天光纸巾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刘永康对员工说:“不要心疼今天的1块钱,未来可能给我们带来100块钱的收益。”他让员工意识到,为社会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后来,交运车上又有了配套的雨伞套、清洁桶、医药箱、分类报纸……当年就拿下了6项使用(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刘永康的引领下,交运集团将这份服务的“匠心”放大,竭尽所能为乘客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现如今,交运公交线路上,每辆车有20多项特色温馨服务。这些暖心的服务,成就了“温馨巴士”品牌。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温馨巴士”公交客运品牌、“情满旅途”长途客运品牌、“交运”企业品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构建起了青岛交运“品牌集群”,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服务业企业。

  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指出,“交运”品牌价值达到141.18亿元,与海尔、海信、青啤等青岛品牌一同跻身中国品牌500强前列,品牌价值在中国道路交通行业占据榜首。

  回顾自己18年前设置“纸巾盒”的决定,刘永康说,他感到很欣慰。

  先试先行 创新发展永远走在最前面 

  刘永康有句座右铭,“永争一流,第二就是最后,第三没有意义。”这句话看似残酷,却是一个企业家对企业命运的发自骨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他为什么总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最好的解释。

  永争一流就是要做别人不敢想。

  2011年9月22日是交运人难忘的日子,10辆温馨校车正式上线运营,开辟了交运集团新的事业版图。

  当时校车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痛点,也没有任何扶持政策,很多企业避而不及,想都不敢想。刘永康认为,“一个孩子身后有六个家长,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刘永康决定先试先行。

  360度监控系统、智能面部识别、一键爆破玻璃、追踪系统……为了保障校车安全,一些高端轿车才有的“高大上”的智能系统,全被搬到了校车上。

  交运“温馨校车”先试先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效果,后来“温馨校车”被列为青岛市政府十大为民市办实事之一。如今,从无到有,从10辆到2100多辆,每天搭乘15万名中小学生,青岛交运温馨校车成为全国专业校车服务行业的领头雁。

  一个交通运输企业,你能想象到它的产业能有多大?青岛汽车东站刷新了很多人对车站固有的印象。除了车站原有的旅客集散功能外,交运集团根据青岛汽车东站车站布局实际情况,充分整合物理空间,提高房间利用率,在保留原有车站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打造了“交通谷”创客工场,新建了入孵企业办公区、健身中心、创客餐厅、创客咖啡、停车场等多项配套体系,目前40余家创业团队入驻“交通谷”创客工场。

  在这个孵化器里有跨境电商、数字信息、旅游app研发、文创产业……刘永康介绍,“交通谷”创客工场联系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共荣共生、共建共享的创新型互动生态体系,为集团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要素。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也是瞬息万变。“如果说40年前的企业家们庆幸的是冰河解冻,那么今天的企业家则更有机会在大河行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是新的机遇。高质量发展本质就是创新,企业家精神内核同样是创新,两者不谋而合。”谈到企业家精神,刘永康说,只有敢于先行先试,敢于破除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与时俱进 审时度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潮中 

  “与时俱进,很有魄力。”这是身边员工对刘永康的评价。

  打造国内首个交通企业建设运营的众创空间、规划设计“公路旅游港”、布局新能源网络供给……紧跟国家战略,交运集团在筑牢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以大客运为核心,以交通旅游、现代物流、汽车维保、信息科技、地产开发、驾驶培训为优势,以保险中介、交通文化、绿色环保、交易市场、医疗保健等为潜力的“交通产业生态圈”,打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这几年的常态常新,交运呈现出的颠覆性改变,坦白讲,得益于我们跟上了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战略要求,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刘永康坦言,与时俱进,在国家发展大潮中不掉队,如果慢半拍都可能丧失发展的良机。

  道路出行的主线是高铁和动车,而在城市干线中,地铁和轨道将会唱主角。刘永康分析说,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不能坐等。如果固守在原有的传统产业中必死无疑,要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又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发展契机。”

  2018年新年伊始,交运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要求部署,提出了集团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2018-2022年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重点打造“12221”产业集群。据了解,“12221”涵盖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医养健康产业、精品旅游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八个领域,计划总投资169.45亿。

  “这其中,包括超级充电集群、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氢能示范运营这三个要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储备项目,我们企业的新能源研究院已经开始在氢能源和汽车蓄电池后处理这两个项目上开展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海尔路6号即将要启动汽车动能研发应用生态园,这都是当前国内外最前沿、最高端的研发和应用,这两个项目的研发应用必将拉开我们新能源大发展的序幕。”目前八大项目蓄势待发。据了解,到2022年,八大产业收入预计将占交运营业收入和产量的80%以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交运集团要放大眼界,跳出固有的模式,做战略产业转移的文章,使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匹配,与社会需求匹配。”在刘永康的带领下,青岛交运集团为行业发展趟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转型发展之路。(文/刘淑红)

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