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3年内发展500家以上“三同”企业

2023-03-16 来源:山东财经网

  3月14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提出将率先在出口农产品、中小型农业机械、农业种植、工业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探索制定“三同”标识,鼓励“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企业参与“三同”工程,3年内发展500家以上“三同”企业,培树一批“三同”自主品牌。

  根据《措施》,山东将提升市场主体一体化发展能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扩能行动,提升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建设跨境电商保税直播基地,力争跨境电商年均进出口增长10%以上。推动临沂、烟台、即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全省共享,3年内努力培育10家以上出口过亿元的市场主体。

  推动合作区与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国际物流节点等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力争3年内累计带动国内货物出口500亿元以上。推动“山东手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商超、酒店、非遗工坊设立展示体验销售专区,支持手造产品出口,3年内打造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品牌50个以上。支持外贸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新国货品牌,纳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培育库,推动形成更多区域公共品牌并走出国门。

  在打造内外融合发展高地方面,山东提出将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的综合保税区扩区或调整区位,积极探索监管方式创新,促进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提质增量。做强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丰富平台交易品种,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心节点和电子仓单金融服务平台。做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保税物流、进口原油保税仓储等进口促进平台。支持青岛市等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支持齐鲁软件园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大力促进中医药、鲁菜、传统服饰、非遗、杂技、武术等特色文化服务出口。3年内培育10家以上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展会项目,3年内招引5家以上国内外品牌展会和会展龙头企业,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品牌展会达到35个。

  在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网络方面,将大力拓展国际航线,3年内开通10条以上国际全货机航线,海运外贸航线达到278条,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0亿吨。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推行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布局省内集结中心,积极发展“班列+电商”“班列+邮件”“班列+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支持邮政快递企业货机在山东机场起降,支持省外跨境邮快件在山东中转寄递。鼓励企业建设和租用“海外仓”服务省内产品跨境寄递。3年内培育认定20家省级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基地。

  在促进国内外认证衔接方面,鼓励认证机构对出口转内销产品采信已有检测认证结果,精简优化认证办理程序。推行绿色低碳高端产品认证,培育一批专业绿色低碳认证机构。分类分行业推进省级试点,率先在出口农产品、中小型农业机械、农业种植、工业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探索。成立“三同”促进联盟,鼓励“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企业参与“三同”工程,3年内发展500家以上“三同”企业,培树一批“三同”自主品牌。

  山东还将推进黄河流域市场融合协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等“一体化”建设。深化沿黄省区关际一体协同机制,积极争取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建设沿黄达海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日照港“铁路+仓储”运输体系、济郑高铁山东段、齐河至东阿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构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沿黄走廊。健全陆海港口合作机制,确保3年内内陆港数量达到50个,打造辐射沿黄省区、面向亚太市场的便捷“出海口”。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建立黄河流域农食产品评议基地联盟,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预警和应对服务。

  在优化一体化发展环境方面,山东提出,将探索赋予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属性,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扩大“鲁贸贷”“齐鲁进口贷”“齐鲁电商贷”“汇率避险试点”等惠企数量和放贷规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经济导报记者吴淑娟)

字体

分享

打印